甚麼是髖關節骨折?
髖關節 (Hip Joint) 是連接盤骨和大腿骨的關節,而髖關節骨折 (Hip Fracture) 是指大腿骨近髖關節位置的骨折。髖關節骨折是長者骨折之中最常需要手術的骨折,需要及早發現及處理。

髖關節骨折症狀: 如何及時發現?
如長者跌倒後不能站立,於腹股溝或盆骨外側感到嚴重痛楚,就有可能有髖關節骨折,應盡快求醫。
患者年齡一般於65歲或以上,即使在平路跌到亦可以造成骨折,原因是這些病人受骨質疏鬆影響,而骨質疏鬆本身是沒有症狀,只有跌倒後發生骨折,患者才會察覺。

髖關節骨折診斷: 有甚麼檢查?
大部分髖關節骨折都可以透過X-光確診,但有部分骨折在X-光看不到,原因是在骨質疏鬆的情況下,骨折線在X-光並不明顯。這個時候可能要透過電腦掃描 (CT) 或磁力共振 (MRI) 作診斷。
髖關節骨折併發症: 有甚麼後果?
髖關節骨折會引致嚴重痛楚,止痛藥一般無效,令老人家困於病床,並產生以下併發症:
- 肺炎
- 精神錯亂
- 食慾不振及脫水
- 壓瘡
- 靜脈血管栓塞
- 不能排尿
髖關節骨折可引致骨牌效應,影響其他器官,引致性命危險。

髖關節骨折治療: 要做手術嗎?
醫生會評估病人的病歷決定處理方法,分為3類:
1. 有長期病患但受穩定控制:例如血壓高和糖尿病,這類病人的手術益處大於風險,即使80至90歲亦建議於1至2天內接受手術。
2. 有長期病患而需術前準備:例如服用薄血藥,這類病人需時間先將身體狀況優化,例如停服薄血藥以降低流血風險,然後再安排手術。
3. 有嚴重病患或急性情況:例如長期器官衰竭,或急性心臟病發及中風,這類病人的手術風險過高,醫生會轉介麻醉科醫生會診,安排鎮痛治療。

髖關節骨折種類: 手術不同嗎?
髖關節骨折的手術主要分2種,分別為「金屬釘固定」和「換骹手術」,視乎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情況。
髖關節骨折按位置可分為兩類, 分別為:
1. 股骨頸骨折 (Femoral Neck Fracture) :這部分骨骼的癒合能力和血液供應較差,沒有移位的骨折可以用金屬釘固定,但移了位的骨折需進行換骹手術。
2. 轉子間骨折 (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) :這部分骨骼的癒合能力和血液供應較佳,可採用金屬釘固定。

髖關節骨折手術: 金屬釘固定
手術一般在半身麻醉下進行,醫生會於大腿外側開刀 ,然後將變了形的骨折復位,最後用金屬釘固定。金屬釘物料採用不銹鋼或鈦金屬,沒有生鏽的問題,一般不需要將來再動手術把金屬釘拿出。

髖關節骨折手術: 換骹手術
手術一般在半身麻醉下進行,醫生會於臀部開刀,將股骨頭移除,然後換上人工關節。人工關節採用耐用物料,壽命一般超過20年,而大部分情況可終生使用。
髖關節骨折復康: 幾時落床和出院?
手術後的傷口痛楚一般比骨折的痛楚輕微,手術後1至2天病人一般可以於床邊座椅坐下,並於物理治療師輔助下利用助行架站立。然後慢慢鍛鍊行動耐力。出院時間視乎病人體質,及家人能否照顧,留院時間約1至2星期。

髖關節骨折預防: 會再斷骨嗎?
髖關節骨折代表長者患有嚴重骨質疏鬆,將來再發生骨折的機會大增,要避免骨折需做好二次預防 (Secondary Prevention):
1. 醫治骨質疏鬆:我們的骨骼就像一個銀行戶口,而骨質疏鬆就像戶口沒有錢,需增加收入和減低支出,增加收入是指服用維他命D和鈣片,而減低支出是使用抵抗骨質流失藥物。
2. 預防跌倒:醫生會檢討病人跌倒的原因,例如聽力視力問題,或其他關節退化,並跟進治療。家人亦建議檢視家居環境,查看有沒有讓老人家跌倒的陷阱,並安排照顧員協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