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病人會問:「人工膝關節可以使用多少年? 」,現代人工關節十分耐用,壽命一般超過15年。根據英國人工關節登記冊,如果有100人在15年前進行手術,到了今天,有95人 (95%) 的人工關節依然穩固,只有另外5人 (5%) 需要進行翻修手術。所以人工膝關節的壽命不如食物的有限日期,不是到某一個日子就一定會變壞,一定要翻修。只要遵守以下保養要訣,人工膝關節的壽命可以更長,甚至可以終身享用。
如何預防換膝關節後遺症?
- 建立合適活動習慣
- 定期覆診
- 保護膝蓋皮膚
- 處理其他部位感染
- 預防骨質疏鬆
- 提防跌倒
換膝關節後遺症預防1:關節磨損及鬆脫
a. 建立適量活動習慣
一般人認為,換關節後,長者應該「郁少D」。其實缺乏運動會令體重增加, 加重人工關節的負荷,適得其反。相反,人工關節的物料非常耐用。大家應恆常運動,配合均衡飲食,以減低體重和人工關節的負荷。適合的運動有﹕散步、游泳、踏單車和太極,這些運動均屬輕量帶氧運動,能燃燒卡路里之餘,強度亦適合長者。
另一方面,一些有跑步和跳躍的運動,例如打籃球、踢足球、跑山等,是屬撞擊類型運動,則會加快人工關節耗損,應該避免。

b. 定期覆診
X光是監察人工關節的最有效方法,建議手術後定期覆診,當情況穩定後,覆診的次數可減至每一至兩年一次。如及早發現問題並加以處理,有助延長人工關節壽命。
換膝關節後遺症預防2:手術後期感染
a. 保護膝蓋皮膚
人工關節的第一重保障就是皮膚。當手術傷口癒合後,如皮膚乾燥,應塗上潤膚膏,避免抓損。並要避免在傷口進行針灸和敷中草藥避免,以免令皮膚發炎。

b. 處理其他部位感染
置換關節後,長者都不要輕視其他身體部位的小問題,例如蛀牙、尿道炎、香港腳等,因為細菌可由血液傳到膝蓋。如有以上問題,應盡早處理。
另外,如進行入侵性醫療程序,例如脫牙和腸胃鏡,應先通知醫生,預先處方抗生素,減低感染風險。

換膝關節後遺症預防3: 骨折
a. 預防骨質疏鬆
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是兩種不同的病症,但兩者的風險因素相近,尤其於女性和長者常見,很多時患有關節退化的病人都有骨質疏鬆。骨質疏鬆會增加骨折風險,建議多吃奶類和豆類,並多於户外吸收陽光,以攝取鈣質和維他命D。高風險人士可考慮作骨密度檢查。
b. 提防跌倒
關節退化病人行動能力一般於換骹手術後大大改善,但仍須慎防跌倒,注意家居安全,於戶外保持警覺。
Photo designed by Freepik
參考文獻
- National Joint Registry 17th Annual Report 2020
- Valle C et al. Beeinflusst sportliche Aktivität die Revisionsrate nach Knietotalendoprothese? Analyse eines 12-Jahres-Follow-up。 Sportverletz Sportschaden. 2017 Jun; 31(2):111-115.
- Bravo T et al. Hip and Knee Section, Prevention, Postoperative Issues: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Orthopedic Infections. J Arthroplasty. 2019 Feb; 34(2S):S321-S323.
- Osteoporosis Society of Hong Kong. The Osteoporosis Society of Hong Kong (OSHK): 2013 OSHK guideline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Hong Kong. Hong Kong Med J. 2013 Apr; 19 Suppl 2:1-4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