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先生今年 70歲,兩邊膝蓋患有嚴重退化,正在公立醫院輪候膝關節置換手術,現在已等了四年。最近,他發現雙腳好像愈來愈像O型,走路亦愈來愈痛。
O型腳是指當站立時,兩邊膝蓋不能完全緊貼。由於膝蓋之間出現罅隙呈現O字型,所以有「O型腳」之稱,正確名稱是「膝內翻」(Varus Knee)。
老人家O型腳的成因
如果長者有O型腳,同時有腳痛,就不能掉以輕心,因為可能由退化性膝關節炎引起。退化性膝關節炎會首先影響膝蓋內側 (Medial Compartment),令該部份的軟骨耗損,造成膝痛。當軟骨完全流失後,就會呈現「骨磨骨 」(Bone on Bone) 的狀態。而當骨骼逐步流失 (Bone Loss),會造成內彎變形。所以如果O型腳和腳痛同時出現,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很大。
另一方面,O型腳可能代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情已開始走下坡。因為O型腳會加重膝關節內側的負荷,加快骨骼流失,令變形進一步惡化,造成惡性循環,所以要盡快求醫。
3個步驟自我檢查O型腳
如果你懷疑自己有O型腳,可以按以下步驟自我檢查﹕

步驟1: 在一塊鏡子面前站立
步驟2: 將雙腳盡量緊貼
步驟3: 保持腳尖向前
當膝蓋和足踝內則可以同時緊貼,代表你的下肢形態正常。但如果當兩邊足踝已經緊貼,而膝蓋之間出現罅隙,並呈現O字型,就可能患有O型腳。

O型腳需要治療嗎?
輕微的O型腳是十分常見,這是亞裔人士常見的先天特徵。很多人問有沒有非手術方法去矯正O型腳,例如配戴支架。如果膝蓋沒有痛楚,一般來說是不需要任何治療的。只需要透過控制體重和適量運動,就可以保持膝蓋健康。
如果同時有O型腳和有膝痛問題,即代表很大機會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,並有一定程度的嚴重性。所以要盡早求醫,尋求合適的治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