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長者當有行動不便的問題,往往會以為是由於年紀大而體能下降。但其實如果問題嚴重影響生活,通常是身體有地方出了毛病。雖然長者腳痛可以有很多可能性,但最常見的三大原因是膝關節炎 、髖關節炎和腰椎管狹窄,它們所引致的痛楚各有不同特徵。我們也可以嘗試跟隨醫生的思路,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:
1. 膝關節退化
當膝關節受關節炎影響,關節軟骨會被破壞,嚴重會露出底層的骨骼,引致痛楚。痛楚位置是位於膝蓋的周邊。有些活動會尤其加重膝關節負荷,引發痛楚,例如從深蹲站起、從椅子站起和上落樓梯等 。膝關節炎的症狀除了痛楚,還會有僵硬,嚴重的會引致變型。

如希望進一步了解,可參閱:退化性膝關節炎:症狀與自救
2. 髖關節炎 (Hip Arthritis)
髖關節是位於盆骨和股骨(大腿骨)之間的關節,如髖關節出現問題,痛楚位置是在腹股溝,即是位於腹部和大腿之間的摺位。有些動作會需要特別大的髖關節活動幅度, 例如坐低凳 、彎腰剪腳甲和彎身穿著鞋襪等,患者會特別感到痛楚。

如希望進一步了解,可參閱:髖關節炎: 退化、風濕及強直性脊柱炎
3. 腰椎管狹窄 (Lumbar Spinel Stenosis)
腰椎管狹窄即是坊間稱的脊椎神經痛,指的是腰椎內的神經管道因退化而收窄,令管道內的神經受壓,因而引起痛楚。痛楚位置主要是臀部,有時會影響整個下肢,會有痛楚及麻痺的感覺。一些令腰椎管道收窄的活動,例如站立和走路,會特別疼痛。

每樣都似啲,點算好?
回到故事中的陳女士,她的痛楚影響從座椅站起和行樓梯,根據這些特徵,她很大機會患有膝關節炎。有時症狀沒有陳女士般清晰,因為長者可能同時有兩種或以上的病症,例如同時有膝關節炎和腰椎管狹窄,令症狀重疊,令斷症過程複雜。 在這種情況,醫生會配合臨床和影像檢查,找出源頭,並判斷輕重緩急,決定須優先處理的問題和解決辦法。